【山嶺介紹】
峰頭尖,海拔609公尺,總督府內務局輔助三角點,位新北市平溪區與石碇區間,於菁桐坑南方,與薯榔尖、石筍尖遙相對望,形成三足鼎立。
薯榔尖,海拔622公尺,野牛四號三角點,立有一旗桿,因山形似富士山,日治時期稱之為「平溪富士」,位在菁桐坑西北,為姜子寮山列之稜突起的山頭,是平溪三尖的老大,峰頂全方位展望佳。
通霄虎頭山,海拔93公尺,二等三角點1149號基石,另有一三等三角點基石於旁,又名旗山,舊稱虎嶼,昔有「虎嶼觀潮」的美名,位通霄虎頭山公園內,是通霄一帶的制高點,展望無敵。
【行程簡述】
峰頭尖白石腳菜園登山口(H254m)→【2.403K,74分】→支稜岔空地(H550m)
→【0.127K,7分】→稜岔(H568m)→【0.17K,14分】→峰頭尖(H617m)
峰頭尖(H617m)→【2.7K,92分】→一坑口菜園登山口(H254m)
合計:5.4公里,總爬升386公尺,不含休息耗時3小時7分鐘
一坑口福德宮→【0.43K,15分】→薯榔尖一坑口登山口(H276m)→【1.27K,60分】
→薯榔尖(H603m)
薯榔尖(H603m)→【1.15K,38分】→薯榔尖二坑口登山口岔(H276m)→【0.37K,10分】
→民宅.石筍尖岔(H326m)→【0.83K,18分】→菁桐派出所(H260m)
合計:4.05公里,總爬升356公尺,不含休息耗時2小時21分鐘
總計:9.45公里,總爬升742公尺,含小休、午休耗時7小時37分鐘
【實走行程】
經由菁桐古道平溪段與磐石古道的兩趟五四縱走,屢屢見著薯榔尖與石筍尖路標,如今能特地造訪自是期待,星期六中午,我們快樂出發去。
途中先造訪位在通霄虎頭山公園半山腰的通霄神社,建於1937年,是通霄最著名的歷史古蹟,有兩道鳥居,也是台灣少數保存較為完整的日式神道建築之一。
現存的神社主殿、幣殿僅存基台,但鳥居、參道及石燈籠,仍能感受到滿滿日本神社的氛圍,因經重建,是全世界唯一有閩南式燕翹脊屋頂的日本神社。
由神社右側步道往砲台,過虎頭山石碑,金針花、杜鵑花美美於旁,砲台廣場可遙望通宵火力、風力發電廠及台灣海峽。
日治時期的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日俄戰爭),造型如一門船艦巨砲,砲口朝天,旁有一鐵鑄船錨,之後被莫名改為台灣光復紀念埤(碑)。
繞到後面,發現有兩座基石,原來是海拔93公尺的虎頭山二等及三等三角點,360度環景,城鄉、海峽一覽無遺。
享用通宵現炸外酥內軟燙口的臭豆腐,之後一路到新北市石碇小7,再次夜宿附近的三才獨棟民宿,並於民宿後山與可捧於手心的可愛螢火蟲來場美麗的邂逅。
清早5:00離開民宿,20分鐘車程抵106-62K平溪小7停留。
峰頭尖白石腳菜園登山口→峰頭尖(95分鐘,2.7K,爬升368公尺)
5:55離開,由106-59K一坑口進入,過福德宮,6:05來到白石腳民宅旁海拔254公尺的峰頭尖菜園登山口,入口有大紅官方警示立牌。
菜園登山口→支稜岔(74分鐘,2.403K,爬升314公尺)
6:15~6:28(13分鐘)-吃吃平安小果凍後正式啟程,由左旁菜園進入,登山入口就在前方幾步路的右側,路條繽紛。
緩上的土石路,有個路標,沿著潺潺水聲的基隆河小支流,過落英繽紛的桐花,過雙不鏽鋼儲水桶,過彌陀禪寺,抵第一個過溪處。
6:28~6:37(9分鐘)-續緩上,第二次過溪。
6:37~6:45(8分鐘)-之後直上,期待的朝陽灑落林間,紅葉夾道,美了心情,過第三次溪,續沿護繩直上,青苔磊石,極其濕滑。
6:45~7:10(25分鐘)-僅此一小段坦徑,再過兩次窄溪,過水泥基石,自此一路陡上,石瀑路既濕且滑更礙腳。
望向前方仍是陡徑,我們小休,此地海拔453公尺,已走了1.825公里,總爬升215公尺,汗流浹背。
7:23~7:42(19分鐘)-續上,山徑更陡峭,錯置石塊青苔滿佈,也多了濕滑的巨岩,或攬繩,或抓緊確保物,小心踏著每個步伐,上登到支稜岔空地。此地海拔550公尺,共已走了2.403公里,總爬升314公尺。
支稜岔菜園→稜岔(7分鐘,0.127K,爬升20公尺)
7:42~7:49(7分鐘)-不作休息,往左續行,過濕滑緣崖邊坡,陡上時喜見一旁孓遺植物雙扇蕨,上到稜岔,此地海拔568公尺,共已走了2.53公里,總爬升334公尺。
稜岔→峰頭尖(14分鐘,0.17K,爬升34公尺)
7:49~7:54(5分鐘)-左可往峰頭尖東峰,下東勢格古道,我們往右續行,稜上巨岩林立,也見著稜外隔著基隆河的石筍尖與薯榔尖聳峭獨立的身影。
7:54~8:03(9分鐘)-狹窄瘦稜,兩波長長的陡上陡下中,有巨岩上的加油文字,使出意志力,終於上抵海拔617公尺的峰頭尖,共計2.7公里,總爬升368公尺。
一路石瀑路濕滑到頂,一路超陡爬升香汗淋漓,也累癱了,這峰頭尖果然尖。
峰頭尖→峰頭尖白石腳菜園登山口(92分鐘,2.7K,爬升18公尺,下降363公尺落差)
8:10~8:22(12分鐘)-原路而回,一路見著熱心山友月初剛建立好的護繩與路標,著實感恩,滑溜的巨岩瘦稜,陡下更須小心,下到稜岔,共已走了2.87公里。
8:22~8:29(7分鐘)-陡下過狹窄邊坡,回到支稜岔,共已走了2.997公里。
8:29~8:50(21分鐘)-沿指標右下,陡下的青苔滑溜石瀑山徑,左躲右閃,雙腳都要打結了,專注腳下也讓腰痠背也疼,終於下到之前休息處,共已走了3.575公里。
8:58~9:08(10分鐘)-難得的此座郊山也有如中級山般的蓊鬱廣闊林間,綠意盎然,小休後續下,自此已較沒那麼陡峭了,仍小心直下青苔磊石山徑,終於回到土徑。
9:08~9:17(9分鐘)-續攬繩直下,過兩顆水泥柱基石,路徑已較平緩,有種出頭天的小雀幸,回到過溪處。
9:17~9:27(10分鐘)-之後連過3處寬窄深淺不一的溪底,石塊濕滑,但輔繩不缺,給了安全,回到吸睛的紅葉細徑。
9:27~9:40(13分鐘)-過似套著裙裝的臺灣桫欏,再過兩處水稍多的溪流後,走在潺潺水聲的溪畔,心情頓覺輕鬆開來。
9:40~9:50(10分鐘)-過禪寺、儲水桶、桐花徑,回到登山口,雖髮梢汗流,全身溼透,有點虛脫,卻也如脫胎換骨般淋漓盡致,共計走了5.4公里,總爬升386公尺。
車行幾分鐘回到橋旁福德宮,於此午休,也小躺個半小時,對稱漂亮的薯榔尖就相伴於旁。
薯榔尖
一坑口福德宮→薯榔尖一坑口登山口(15分鐘,0.43K,爬升13公尺)
近日峰面連日雨,氣象預報午後有雷陣雨,此刻看起來天氣還不錯,決定再走走附近的薯榔尖,選擇由一坑口傳統自然山徑啟登。
11:00~11:11(11分鐘)-飯飽休足,由福德宮前行,過橋後左轉,沿一坑成排的紅磚古厝續行,抵海拔263公尺的石底一坑舊址與薯榔尖岔。
11:11~11:15(14分鐘)-續沿石階旁河畔緩行,基隆河上游水流悠悠,有壺穴、細瀑與水潭,還有悠游的魚兒。
旋即來到海拔276公尺的登山口,走了0.43公里,爬升13公尺,路標清楚,路條繽紛,我們也參一腳,熱鬧一下。
薯榔尖一坑口登山口→薯榔尖(60分鐘,1.27K,爬升328公尺)
11:17~11:23(6分鐘)-打從一開始就陡上,有別於峰頭尖的一路石瀑路,這裡是一路的錯縱盤根,雖仍濕滑但踏點較佳,還有新白粗繩以供輔行與確保。
11:23~11:50(27分鐘)-然蜿蜒陡上的白繩一波又一波,似無止境,我們也用盡餘力隨之而上,過邊坡、過岩壁,直到腿軟,小休,此地海拔458公尺,共已走了1.15公里,總爬升197公尺。
11:55~12:21(26分鐘)-續陡上,小段較緩瘦稜後,又是波波直上,已快虛脫無力之際,隊友一聲有旗子,是峰頂到了,像劑強心針。
12:21~12:22(1分鐘)-過路標,續陡上,終於上抵海拔603公尺的薯榔尖,共計走了1.7公里,總爬升341公尺,即這小段0.55公里稜岩,爬升144公尺,果然是尖。
右側漂亮花崗岩石階是薯榔尖通往二坑口的另一路徑,旋即被前方石筍尖特殊山容所吸引,斷崖切面單面山樣貌清晰可見。
而其右側連稜中間突出對稱如富士山的是平溪中央尖,再往右的小尖點則是剛造訪的峰頭尖,朦朧的峰巒層疊,真是人間美境,坐望其中,遠離塵囂,也嫣然陶醉。
峰頂另一側可接曾走過的五四縱走路線抵四分尾山或磐石嶺,其連稜也美美在望,環繞其間。
薯榔尖→薯榔尖二坑口登山口岔(38分鐘,1.15K,爬升14公尺,下降249公尺落差)
12:43~13:19(36分鐘)-沿花崗岩石階而下,石階或直下或之字而下,綿延無盡頭,在操兵兩尖後的此刻,蹬、蹬、蹬,蹬得雙膝都要造反了。
13:19~13:21(2分鐘)-在一個左下之後,終於見著橫過的步道於下方,是二坑登山口與菁桐古道三岔口,此地海拔354公尺,共計走了2.85公里,總爬升355公尺。
薯榔尖二坑口登山口岔→民宅.石筍尖岔(10分鐘,0.37K,爬升1公尺)
13:21~13:25(4分鐘)-右可往106-60K的二坑登山口,我們左往,於第一個岔口右下續行,岔口有路標與路牌,2018年菁桐古道之行曾路過此處,也倍感親切。
13:25~13:31(6分鐘)-循石筍尖指標續行,過別緻石橋,來到民宅岔口,右側對面有石階處即為石筍尖登山口,此地海拔326公尺,共已走了3.22公里,小休。
民宅.石筍尖岔→菁桐派出所(18分鐘,0.83K)
13:34~13:39(5分鐘)-捨登石筍尖,是考量午後或有的雷陣雨不太適合,悶熱天氣已登兩尖也略感虛脫,預留再次造訪的契機,遂沿產道而下,過官方路標與導覽圖。
13:39~13:50(11分鐘)-過二坑紅磚古厝群,越過產道續直行一小段路,再右下抵鐵道。
13:50~13:52(2分鐘)-左側是石底煤礦公園,過鐵道對面的菁桐老街與菁桐車站,抵106-60.5K的菁桐派出所,此地海拔260公尺,共計走了4.05公里,總爬升356公尺。
此程兩座山總計走了9.45公里,總爬升742公尺,圓滿完成超硬斗且難忘的平溪兩尖之旅。
長時間爆汗,補補元氣,再次前往平溪老街,也見著另一個截然不同樣貌的薯榔尖,像一隻榔頭。
於輕柔音樂中享用小卷米粉套餐,老闆一端出,大家不約而同哇了一聲,超級豐盛的,洛神花茶也酸鮮可口,不愧是三哇名店。
前一天下午的通霄造訪,今日的登山與美食之旅,譜著豐碩精彩的超優行程,感恩隊長的精心規劃,感恩隊友們的知心相伴,16:00滿心喜悅地離開,雨,開始下了,於21:00回到高雄。
【後記與感想】
(走過後的心得)
岳界名山,平溪三尖;健腳山友常一日連走,唯“尖“字輩山峰,在造訪時都要“另眼看待“;選擇無雨的天氣是必要的,且隨時要有跟變數打交道的準備;我們一踏入峰頭尖菜園登山口,明顯看到步道有重新整理過的痕跡,心中一陣竊喜,登頂之路輕鬆不少;感謝岳界勇者藍天隊的佛心義舉,嘉惠山友功德無量。峰頭尖山徑在蓊鬱的原始森林裡蜿蜒陡升,沿途有不少困難地形,有潮濕的岩石路徑,有危崖細徑穿過,有邊坡小徑橫越,山徑有好幾處經過溪澗,這些路障幸好有前輩綁好的繩索護著和兼做指引,安全通過無須擔心;整遍成熟的久遠森林,是登山客最喜歡的地方,遍地野草綠,潮濕、清新和氛芳的森林味道,古木參天無處不在,溪水漫過山路,輕淺澄澈的水窪,略見小魚兒悠游,宛如雨林般的山林無日曬之苦,平靜幽深的山林時而隱約傳來大自然聲響,在在使人心情靜好,暫時把煩憂丟在一旁,融入大自然世界裡;續攀薯榔尖,是經過努力算計的結果,研判在雨水來臨前,可完成尖山的行程;由一坑口造訪薯榔尖,也要經過一番苦戰,它一路仰攻到山頂,沒有半點虛功,幸好綁好的繩結一路陪伴到底,時間不很長,大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登頂的剎那,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尖山的展望了得,環繞的場景,宛如立尊在天地之間,而得到千層百岳的擁戴;千巖競秀,山友們品頭論足,每座山峰都展現獨特的山容和品味,大夥一飽眼福,還相約要造訪“那一座…那一座“的。
雙尖的造訪,讓人收穫豐富,不虛此行;“尖山“不愧是平溪的特產登山客的樂園;感謝大夥的參與,上天保佑。
此程的花與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