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嶺介紹】
拉洛山(那羅山)東北東峰,海拔1234公尺,水泥基石。
煤源山,海拔1311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又名那羅山東北峰。
1213峰,海拔1217公尺,山字水泥柱。
比麟山,海拔1180公尺,水泥界石,又名1177峰。
尖石山東峰,海拔1126公尺,山字水泥柱。
尖石山,海拔1132公尺,三等三角點6248號與森林三角點各一。
馬胎古道,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義興村,是昔日泰雅族馬胎部落對外唯一的連繫道路,隔著油羅溪與內灣相望。
南坪古道,位於新竹橫山油羅溪南岸,是昔日泰雅族馬胎部落往來內灣的聯絡道路,入口位於內灣阿三哥餐廳的上方。
【行程簡述】
全程10.16公里,總爬升515公尺,含小休、午休、車程連接耗時7小時11分鐘完成
1. 煤比尖連走:6.58公里,總爬升389公尺,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3小時14分鐘
2. 馬胎古道.南坪古道:3.58公里,總爬升126公尺,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55分鐘
凌空廊道觀景台(H 1224m)→【0.76K,19分】→林道登山口(H 1292m)
→【0.92K,24分】→煤源山(H 1311m)→【0.99K,34分】→1213峰(H 1217m)
→【0.97K,29分】→比麟山(H 1180m)→【1.71K,43分】→尖石山東峰(H 1126m)
→【0.22K,6分】→尖石山(H 1132m)
小計:5.57公里,總爬升355公尺,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2小時35分鐘
尖石山(H 1132m)→【0.58K,30分】→比麟農路支線登山口(H 1028m)→【0.43K,9分】→比麟農路主線4.7K岔(H 1002m)
小計:1.01公里,總爬升34公尺,下降130公尺落差,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39分鐘
合計:6.58公里,總爬升389公尺,不含休息的行程時間3小時14分鐘
【實走行程】
冬季的東北部氣候瞬息萬變,以隊長幾十年的登山經驗得以處變不驚,星期六中午,我們出發散心去。
一路陽光普照,西螺小休後,逕往鹿港小鎮,海風碩大,有些許寒意,先到外觀富麗堂皇的民俗文物陳列館。
門票每人130元,入內細細品味展出的先民歷史遺跡,也見著兩百年前鹿港的繁榮街景與頗具規模的龍山寺等模型,但內部禁止拍攝。
興起到龍山寺的念頭,然周邊未見相關指標,藉Google於市區繞啊繞,終於抵達,果然牆垣深長,是臺灣所有龍山寺中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為國定古蹟。
不免俗地找到百年餅舖,提著牛舌餅等,鑽入老街,有古色古香的老宅,有狹窄曲折的紅磚道,還有熙熙攘攘的遊客。
來到街口的敕建天后宮,是鹿港新祖宮,也是全國唯一由清朝天子御賜建廟,現為縣定古蹟。
續往鹿港天后宮,原稱鹿溪聖母宮,居民俗稱媽祖宮或舊祖宮,迄今已逾四百多年,目前由文化部評定為國定古蹟,是鹿港鎮民的信仰中心。
於老街享用當地養殖的蚵仔煎與蛤蜊湯等料理,20:30抵新北石碇,再次夜宿三才民宿,一夜的雨。
新竹尖石煤比尖連走
次日清晨,因陽明山四級強風與東北部會有的大雨,捨原計劃的環七星山行程,往南先於新竹關西小7停留,再到尖石,由竹120-38.2K右轉,沿產道蜿蜒爬升,7:27,抵海拔1224公尺的凌空廊道觀景台。
2016年元月,由煤源部落八五古道走李棟山、大混山、牛欄坑山下到此地,共13.3公里,爬升1234公尺,美好回憶油然而生,而此刻兩側疊巒,美景依舊,盡是曾經走過的連稜,也備感親切。
右旁就是登山口,鳥嘴115號電杆上路標清楚,吃吃小果凍合影。
凌空廊道登山口→拉洛山東北東峰→林道登山口(19分鐘,0.76公里,爬升83公尺)
7:44~7:45(1分鐘):正式啟程,沿芒草細徑前行幾步路,即抵達海拔1234公尺的拉洛山東北東峰,有一水泥基石,是第一個山頭,覺得不可置信。
7:45~8:02(17分鐘):續行的山徑清朗易行,過竹林,下低鞍,再陡上下其間,直上出了林,眼前一片豁然開朗。
只見長長內外鳥嘴山與馬武督山明稜,尾端銜接的是滾滾雲海;清理乾淨的林道兩旁二葉松夾道,枝上掛著的是如燭松毬果,美景當前,不禁駐足。
8:05~8:06(1分鐘):續前行,過漂亮路標,原來剛剛是山頂觀景台,林道可通1.8K遠的停車場,旋即來到左側林道登山口,此地海拔1292公尺,共已走了0.76公里,總爬升83公尺。
林道登山口→煤源山(24分鐘,0.92公里,爬升57公尺)
8:08~8:31(23分鐘):再次入林,雜木林下徑清路明,過兩次低鞍的上下其間,鑽越幾處倒木,來到煤源山與那羅山三岔口。
8:31~8:32(1分鐘):再1分鐘上抵海拔1311公尺的煤源山,共已走了1.68公里,總爬升140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在大樹旁。
煤源山→1213峰(34分鐘,0.99公里,爬升54公尺)
8:34~8:39(5分鐘):這裡也是往紅薔薇餐廳岔,續直行,過那羅山岔,長陡下過比麟山、那羅山、煤源山三岔口,途中那羅山、煤源山稜線路指標不缺。
8:39~8:45(6分鐘):開始美麗的杉木林區,綠蕨夾道,嘟嘟好的氣溫,清新沁涼的空氣,直下其間令人心曠神怡,下到觀景點,稜外遠山雲海翻騰,美不勝收。
8:45~9:03(18分鐘):旋即一長段的攬繩陡下及至垂降,又來到杉林區,復於雜林區過紅薔薇餐廳岔、再直上過1213峰岔。
9:03~9:08(5分鐘):循稜而上5分鐘,抵海拔1217公尺的1213峰,共已走了2.67公里,總爬升194公尺,山字水泥柱基石,小休。
1213峰→比麟山(29分鐘,0.97公里,爬升56公尺)
9:18~9:47(29分鐘):原路回岔口,往尖石山方向續行,小段箭竹登場交錯其間,山徑仍清楚平整,下坡後陡上至海拔1180公尺的比麟山,共已走了3.64公里,總爬升250公尺,是此程第四個山頭,有一水泥界石。
比麟山→尖石山東峰(43分鐘,1.71公里,爬升86公尺)
9:51~9:54(3分鐘):在時而雜木林時而杉木林中緩步直上,滿目鮮翠,綠意盎然,黃花根結蘭的出現更讓我們驚喜。
9:54~10:26(32分鐘):陡下過一山字水泥柱,過些許倒木,之後陡上瘦稜,火紅穗花蛇菰,藤結緊如繩,來到松林區,應是接近附近露營區了。
10:26~10:34(8分鐘):邊坡美景如畫,最後的陡上,抵海拔1126公尺的尖石山東峰,共已走了5.35公里,總爬升336公尺也汗流。
尖石山東峰→尖石山(6分鐘,0.22公里,爬升19公尺)
10:36~10:42(6分鐘):些許起伏,過巨岩區,過一岔口,右上,終於上抵海拔1132公尺的尖石山,共計走了5.57公里,總爬升355公尺,含小休耗時3小時,比預期的快些。
稜外有漂亮的雲海,於此午休,幾組他隊山友相繼離開,山林恢復寧靜,熱泡麵、溫咖啡,欣賞林梢外變幻萬千的藍天與流雲,可小睡半小時,自是奢侈幸福。
尖石山→比麟農路支線登山口(30分鐘,0.58公里,下降104公尺落差)
11:52~11:57(5分鐘):賦歸,原可由基石對面左側下至比麟農路,現已封閉,原路回170公尺約5分鐘到岔口右下。
11:57~12:08(11分鐘):陡峭下切,也瞄到稜外美景,一路補些路條,以利後到山友,小心翼翼下到廣闊松林地。
12:08~12:22(14分鐘):續蜿蜒陡下,仍沿路加強布條建立,出比麟農路支線登山口,也鬆了一口氣,此地海拔1028公尺,共已走了6.15公里。
農路支線登山口→比麟農路主線4.7K岔(9分鐘,0.43公里,爬升34公尺,下降26公尺)
12:23~12:27(4分鐘):往右沿水泥農路續下,一路馬藍花夾道,偶有咬人貓,冬陽和煦,令人心情愉悅,赫見前方大景,大夥兒雀躍萬般。
12:27~12:30(3分鐘):一個轉彎,美景盡現,這是一路於林內偶能瞄到的一景,此刻就在身旁,不禁停下腳步,盡情捕捉這飄浮的雲海與群巒與藍天與白雲交織的每分每秒不同的絕美景致。
12:30~12:32(2分鐘):在芒花相伴中,又一個轉彎,車就在前方不遠處,是比麟農路主線4.7K岔,電桿63號,此地海拔1002公尺,共計走了6.58公里,總爬升389公尺,圓滿完成這超優連稜之旅。
驚喜的是由竹林透視又是不同氛圍,由農路岔遠望更是風情萬種,大夥兒樂不思蜀,已忘了歸程,待雲霧覆滿山頭,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馬胎古道入口→單索吊橋→南坪古道→內灣老街(55分鐘,3.58公里,爬升126公尺)
12:40車行沿農路主線而下,過露營區,又被滿滿花海吸引,下車賞花去,之後出竹60過尖石大橋,接120縣道,過橘紅義興大橋,內灣吊橋美美橫跨油羅溪於遠處,此刻13:35。
13:38~13:48(10分鐘):橋頭就是海拔268公尺的馬胎古道入口,右轉,開始古道之行,老舊木柵欄與山壁間是不算窄水聲潺潺的沿溪步道,綠意盎然,過兩木橋,開始循階直上。
13:48~14:00(12分鐘):過0.5K路樁,上抵0.9K處觀景台涼亭,也是右側南坪古道的終點岔。
14:00~14:03(3分鐘):續直行,過百年茄苳樹,來到1.1K處的單索吊橋,是情人吊橋,僅容1人通過,極其搖晃跳動地到對岸,頗具野趣,頭也暈了。
可續直行至古道終點,但已爬一早上的山稜,我們走回吊橋頭,下溪吃點心賞景,林木蓊鬱,溪水清澈,真是個淨心的好所在。
14:25~14:37(12分鐘):起身回涼亭岔,左沿南坪古道前行,這古道稍窄,但較平緩,綠植夾道,林蔭翠綠,生氣盎然,走來令人舒爽,來到狹窄石縫。
14:37~14:41(4分鐘):續行的邊坡,綠竹、密林不時現出,小段路徑也有些許濕滑,有點走在深山的感覺,過0.5K路牌。
14:41~14:55(14分鐘):巨木不時現出,過小木橋後,圍欄再現,表示離出口不遠了,循階而下,出海拔298公尺的古道口,共計3.58公里,總爬升126公尺,圓滿完成這兩條悠悠古道附加行程。
此程總計10.16公里,總爬升515公尺;隊長以其長年的登山經驗運籌帷幄,不僅戰勝天候,贏了雲海美景,也選擇一條距離與難度都是適中的連稜,全程山徑清幽易行,林相多變絕美;兩條古道的附加,不僅有著思古幽情,也有洗滌心靈的舒暢;鎮日倘佯於新竹尖石美麗林間,真是超級無敵讚。
古道口不僅有造型特異的建築,也有「槑齋」尋字的樂趣,「槑」是「梅」的古字,音與「梅」字相同。
右旁是內灣老街阿三哥餐廳,換了乾淨衣物後於此享用豐盛的客家菜餚,20:40回到高雄。
【後記與感想】
走在中海拔山區,遇到好天氣,真是一件樂事;煤尖稜線,山路不長,爬升不多,登山客能有多餘的體力,談天說地,走在乾淨的森林裡,巨木杉林覆蓋了整座山嶺,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清爽宜人;遼闊的展望,看著浮雲上的連綿山巒,熟悉的山稜,在在令人懷念和感動。
煤源山區,遠離塵囂,處處皆是群山聳立,山谷中的靜好和悠閒,登山客趨之若鶩;假日人山人海如市集般的內灣山城,也有個馬胎古道和南坪古道,鬧中取靜的地方,古道平緩好走,遊客穿梭自如;步道沿溪而建,橫越溪流,溪水清澈而湍急,在岩塊疊疊的河床上穿行激盪,幽奇迷人;大夥倚坐在巨石間,溪水的冰涼,隔著雨鞋,襲凌了雙腳,也舒坦了心情,和理出自己的思緒來。
短暫地放下生活的包袱,在山裡晃了一整天,多了一份悠閒與自在的情緒,讓生命更新重啟動,何樂而不為呢。感恩同行的伙伴與小謝的幫忙。
花與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