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嶺介紹】
烏山古道西段:以雙泰產道分為東西兩段,西段往泰平、灣潭,東段往石磐寮瀑布,再接大溪川古道至頭城大溪,是先民翻山越嶺的重要路線之一,屬雪山山脈,為淡蘭古道中路支線之一,西段可由烏山42號或烏山28號進出。
灣潭古道:位新北市坪林與雙溪之間,沿灣潭溪闢建,是淡蘭古道中路支線之一,屬雪山山脈,為水源保護區;可由雙溪灣潭或坪林三水潭進出。
北勢溪古道:位坪林、雙溪交界附近的北勢溪上游,沿著北勢溪畔而行,亦稱北勢溪綠線,屬雪山山脈,為淡蘭古道中路支線之一,可由坪林三水潭或雙溪料角坑17號進出;北勢溪發源於雙溪與頭城交界山區,是翡翠水庫的上游,為北市民生用水來源,屬水源保護區。
【行程簡述】
總計15.93公里,總爬升451公尺,含小休、午休耗時8小時21分鐘。
青山雲霄精舍→烏山42號.烏山古道出入口→鞍部十字岔.左網形山右烏山尖→土地公廟→烏山28號.烏山古道出入口→灣潭二號橋.灣潭古道出入口→灣潭古道坪林端出入口→張家莊→三水潭土地公廟→雙溪口多孔水泥橋→小土地公廟→窄水泥橋→北勢溪古道坪林端出入口→中正斷橋涉溪→北勢溪古道雙溪出入口→雙溪料角坑17號
雲霄精舍(H479 m)→【1.23K,24分】→燒炭窯遺址(H555 m)→【0.52K,20分】
→鞍部十字岔(H610 m)→【1.45K,45分】→土地公廟(H 468m)→【0.67K,12分】
→烏山28號(H 420m)→【5..39K,102分】→灣潭古道坪林端出口(H 356m)
→【1.14K,4分】→張家莊營地(H329 m)→【5.53K,129分】→料角坑17號(H 369m)
【實走行程】
因東北季風的風雨,改走淡蘭古道群,較平緩且避風,5:30離開民宿,於雙溪車站小7備糧後,7:48來到雙泰產業道路約16.5K海拔479公尺的青山雲霄精舍,高聳烏山尖屏障於後方。
青山雲霄精舍→烏山28號民宅古道出入口(101分鐘,3.87公里,爬升150公尺)
7:50~7:57(7分鐘):吃吃平安小果凍,留影後,續前行,過16.5K路牌的岔路口,直行往烏山古道東段,我們右往西段。
旋即於第一個岔口再右往續行,順著產道,3分鐘來到雙溪區烏山42號民宅。
8:08~8:25(17分鐘):借道隔鄰45號民宅,穿上雨衣,穿過其右簷下續行。
古道平緩,濕而不滑,溪水漴漴,綠意盎然,過海拔555公尺的燒炭窯遺址,共已走了1.23公里,總爬升79公尺。
8:25~8:45(20分鐘):過駁坎,雨中沁涼,詩情畫意,上到海拔610公尺的鞍部十字岔。
左可往網形山,右往烏山尖.豎旗山,旁有一山字基石,共已走了1.75公里,總爬升137公尺。
8:52~9:37(45分鐘):續行,加一布條,觸目所及,草木幽深,翠綠滿盈,過一簾幽夢如簾鬚根,過幾處因雨已成瀑水的溪澗。
伴著隆隆水聲於谷間沿溪直下,來到土地公廟,此地海拔468公尺,共已走了3.2公里,總爬升139公尺。
9:41~9:53(12分鐘):續行,過竹林,上到小隘口,之後一路直下到烏山28號民宅,出烏山古道。此地海拔420公尺,共已走了3.87公里,總爬升150公尺,借簷下避雨小休。
烏山28號古道出入口→灣潭古道坪林端.張家莊(106分鐘,6.53公里,爬升123公尺)
10:16~10:30(14分鐘):於野薑花旁過橋,沿產道續行,過土地公廟、路標、灣潭橋,四岔路右轉,於粉花中來到盡頭,右為灣潭二號橋,左側即為灣潭古道出入口。
10:30~10:39(9分鐘):雙扇蕨標誌的淡蘭古道路標與平整石板路引領我們來到漂亮溪旁,碎石路交錯其間,沿溪而行過路標、過有應公廟。
10:39~10:52(13分鐘):秀麗的灣潭溪水聲潺潺一路伴隨,而時有的串串瀑水轟隆於旁,不禁駐足,小休。
11:04~11:25(21分鐘):續行,過路標,破碎路徑時而高繞低接,起伏不大,細雨時下時停,走在這蓊鬱翠綠的臨溪古道,令人舒心,溪瀑也不時美美現出。
11:25~12:10(45分鐘):邊走邊賞景,叉路右下,楓葉落英美了古道,見著高高駁坎未久,眼前突然一片明亮,走下石階,是髮夾彎公路。
此地也是灣潭古道坪林端出入口,海拔356公尺,共已走了9.26公里,總爬升264公尺。
12:18~12:22(4分鐘):右往,順著公路緩下,沿途指標明確,來到張家莊營地,此地海拔329公尺,共已走了10.4公里,總爬升273公尺。
感謝地主的五星級休憩點,於此午休,遮風擋雨,還可小躺一下。
張家莊營地→北勢溪古道雙溪端.料角坑17號(129分鐘,5.53公里,爬升178公尺)
13:39~13:56(17分鐘):雨仍下著,氣象預報下午應會轉好,往三水潭續行,過民宅,過淡蘭古道路標,過瀑水,來到三水潭土地公廟,新、舊土地公廟一前一後,極具特色。
一旁路標紛呈,闊瀨古道、灣潭古道與北勢溪古道於此交會。
這裡也是北勢溪與灣潭溪匯流的雙溪口,又稱雙水潭或三水潭,屬坪林區,於多孔水泥橋上見著婉約的灣潭溪匯流處,廣納百川的北勢溪滾滾泥流洶湧橫過。
14:00~14:14(14分鐘):過橋沿產道續行,過小土地公廟,來到另一水泥橋岔,須過橋,但北勢溪溪水已滿溢橋面,快速通過。
14:14~14:20(6分鐘):續前行幾分鐘來到南豹子廚山.三水潭與北勢溪古道岔,右側北勢溪古道坪林端出入口,官方路標於右,12生肖“豬“纖細立樁於左,尚有2.67K,感謝地主慷慨借道。
14:20~15:00(40分鐘):不太大的雨仍未停,沿溪於轟轟水聲中過木樁、過立樁、過澗水,部份路面溢滿溪水,時而涉水,時而高繞低接,來到往中正橋.三層巷古道岔。
15:00~15:24(24分鐘):續於奔騰溪澗中過兩座便橋,閃著水路,煞是忙碌,於較平整路面小休。
15:30~15:39(9分鐘):這寬敞路面,之後該可一路逍遙賞景吧,豈知前方步道沒入水中,僅剩垂崖可供攀附,費了一番功夫始通過,但等在前頭的又是另一個封鎖線。
細瞧,寬廣湍急溪水橫於前方,左側石碑記有中正橋典史,原來這裡就是中正斷橋處,環顧四周,汪洋一片,有繩索導引右下,接續一條細繩直通對岸,是唯一的路。
感謝隊長冷靜以對指揮若定及隊友們合作無間與奮力協助,順利通過。
15:52~16:04(12分鐘):心情鬆了,陡上小段路,過積水處,踏上平靜漂亮古道,待過保安林界,“牛“立樁也在望,剩最後“鼠“的0.31公里了。
16:04~16:09(5分鐘):未久,水泥道路現出,野薑花與壁瀑美了心情,過雙溪料角坑26號民宅,古道雙溪端出入口就在左轉的前方,終於完成了。
16:09~16:11(2分鐘):右沿產道續行,雨更大了,來到海拔369公尺的料角坑17號民宅,共計走了15.93公里,總爬升451公尺,圓滿完成這景致絕美高潮迭起的古道群之旅。
鎮日穿梭於雙溪、灣潭、坪林之間,靜謐幽深翠綠谷地與時有溪瀑的烏山古道西段;全線臨著美麗灣潭溪畔與瀑布處處的灣潭古道;沿溪轟轟水聲與猛水相逼的北勢溪古道,譜出此程三條感受迥異的古道氛圍,身歷其境,難以忘懷。
再度到平溪小希臘,享用暖胃的麻油雞麵線,23:20回到高雄。
【後記與感想】
石碇的夜晚雨下個不停,雨勢不大,凌晨仍延續著,沒有停歇的跡象,“古道雨中行“成因緣際會。三條古道連走,很陌生,沒來過,應該是很悠閒愜意的行程,結果竟然是有歷劫歸來喜獲重生的感覺。
古道雨中行,溫潤的泥徑並不難走,大夥倘佯在古道上,濛濛細雨,雨滴隨風飄落,綠意盎然的森林裡朦朧潮濕,古道坡度平緩不用費力的行走,大家絲毫不受天氣的影響,把高興洋溢在臉上;到了三水潭,雨沒停;在好心營地主人空出的遮雨棚午休,養足精神,繼續未了的行程;下午雨也沒停著,這與天氣預報有些差距,大夥忍著潮濕走向北勢溪古道;三水潭是兩條溪流交會地,地勢略高,富麗堂皇的土地公廟是這裡的地標;遠眺兩溪匯流口,灣潭溪溪水淙淙悠悠低吟,不疾不徐地流向匯流口,而北勢溪像是一條翻滾的巨龍,時有一道道白光閃爍著,橫亙於前,讓人驚駭;灣潭溪的河水到達匯流口時,像是被吞噬般瞬間消失,北勢溪的強勢作為,蔚為奇觀;這是雨中行才能看到的奇景;北勢溪入口借道高處,步道遠離溪畔,溪水如滾滾洪流,步道漸漸靠向溪畔,三不五時把步道給淹沒了,得小心通過;中正斷橋是古道的最後關卡,大夥冷靜面對眼前的大水,不疾不徐地尋找渡河的地方,膽大心細地涉入溪中,彷彿跨出的每一步都是那麼艱難出力,全隊安全突圍,大夥表現可圈可點。
登山活動的每個行程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要克服,這是登山迷人的地方。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此程的花與菇